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九人禁闭室

九人禁闭室

评分:
9.0 力荐

分类:电影 英国,罗马尼亚,德国,法国 2005

简介: 9个外貌上绝不相关的生疏人被绑架到一间屋子里。一个神父,一个警察,一个舞蹈演员,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九人禁闭室电影,需要凝视分集剧情

思考目录:1、封闭与开放2、小文化类型A神父B网球明星:泡沫上的泡沫C那些艺术家们D警察/不守“规则”的人E夫妻3、性情4、性欲正文:1、封闭与开放禁闭室中没有出去的门,窗子也都被堵死了,是个没有时间流动世界:僵硬、窒息、封闭。九个彼此陌生的人被抓来,与外界丧失了一切联系,勉强能够证明他们还和外界有所联系的就是他们各自带着从外界获取的文化习俗、偏见、身份、性情等。神父、警察、街头黑人小混混男、假释在外的小混混女、网球明星、服装设计师、舞蹈家、音乐家、音乐家的妻子等。从这方面来说,9个人的空间又是开放的。他们彼此碰撞,很有可能开创出新的生存意义。求生的欲望,使大家团结起来:他们一起撞门,到处寻找出口。不过这一切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这个禁闭室充满了摄像头。有外界的声音传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只有一个人能够找到出口。出去的人将获得500万美元。我以为这话的意思是说,9人当中会出现一位精神领袖,他找到出口,带领众人一起离开。起初神父的举动让我觉得是这样的:他餐前祷告,其他人似乎从中意识到了什么,也希望和他一起祷告。他安慰大家,并且让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这也许是大家真诚相待的开始。但是,500万美元毕竟是个诱惑,而警察手里的手枪也成了威胁。这些想法都是人们从外面带进来的:金钱具有致命的引力,金钱与人生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2、小文化类型这个小标题概括的不是很好,有乱用词的嫌疑。不过还没想好更好的题目,暂时用这个。我先解释一下,我试图用“小文化类型”来概括这9个人各自所携带的文化背景,正因为每个人所受熏染的文化不一样,所以在展开行动方面,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另外,在最后比较极端的时候,他们所采取的行动方式比较相似,这基本揭示了,尽管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小文化类型,但是他们是生活在同一大文化生态圈内的。所以,所谓的“小文化类型”,是大文化生态圈内的诸种表现。A神父神父的行为似乎体现了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所遇到的尴尬情境。仅仅是引用圣经上的文字,而没有让圣经中所言说的神的大爱,在现实生活中以一种方式进行有效地生长。进一步说,基督教本来是要让人拥有信、望、爱的能力,但是传教的人并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也许我们可以这样做个判断:神父只是象征意义的,一个符号而已。神父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宗教传播者,其行为可以给人暂时的心灵安慰,但无法提供根本的解药。那位晕过去的从事舞蹈的女孩,醒来最先面对的是神父慈祥的面庞。神父给死去的音乐家妻子、黑人小混混以灵魂上的送葬。餐前、睡前默默祈祷让爱连接这空间里的人们……神父只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情,本能的做着一位神职人员的份内之事。他没有能力使整个局面像他所希望的那个方面发展。当神父接过警察手中的枪,也意味着,他默认了现代社会所遵守的规则:规训与惩戒。而他对服装设计师所说的话,也证明了他也确实坚守着现代社会现成的规则:人有好坏、善恶之分,必须实行规训与惩戒。他说:音乐家不可靠,那个女孩又太好,你能让我信任么?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是具有信的能力的,根本不需要依赖某一个人。当神父这样说的时候,恰恰表明他皈依神的信靠是多么虚弱,也许,信就没真正建立起来过,或者说所建立起来的信根本没有经过什么考验。但是,这不全是神父个人的问题,更为值得深思的是整个现代社会的情状。它像一个巨大的网络(大文化生态圈),将所有的人笼络其中,规定着每一个人的位置,给予每个人最简单的头脑,不要想太多,只要敬业就行了。于是,社会正常运装着。遵守规则的就在社会上有了位置/地位,越出规则的就被踢出去,斩立决。在这样的情状之中,神父就是教会的工作人员,按部就班生活。他所有处理问题的经验都来自于按部就班的日常生活世界。试想,在“紧急状态”下,他又能有多大的本事呢?(我们无法对他要求太高)B网球明星:泡沫上的泡沫禁闭室里面的网球明星女,我把她称为泡沫上的泡沫。现代消费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一切皆可消费。不仅如此,还不断地制造许多可供消费的事物,“明星”就是其一。在对明星的不断制造中,完成现代人对自己的空虚、无聊、趋同性状态的掩饰,使劲地塑造(捏造)意义、个性化。于是,“不走寻常路”“我选择我喜欢”之类的就应运而生了。那么,明星其人呢?他们不小心就被“捏造”了,并且被不断地捏造,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这一点,以为自己本来就这么“牛”的。所以,自以为是就成了他们的基本特征:别着我,别惹我,我愿意怎样就怎样,你们算什么,我是比你们高等的。但是,话说回来,现代消费文化不过是个大工厂,它遵从一般的生产性原则,严格而言,谈不上“文化”(文化强调的是“化”,对人类的心灵能够进行深厚的滋养,而不是浮皮潦草地撩拨人的表层的欲望),所以说,现代消费文化,泡沫而已。而被生产出来的产物,自然就是泡沫上的泡沫了。这位网球明星在禁闭室中的行为如下:开始,当别人都在为当下的处境或痛苦,或主动寻找出路的时候,她似乎对此很漠然,很自在地喝着酒。被其他人指责为:你怎么能像个女王?(没有对待自己、他人的基本责任感,拥有最低级的享乐倾向)接着,当有人认出她是明星,并且对她的诸种行为进行追忆时,她面带荣光。(她生活的价值全在于此了。)然后,假释在外的女犯人随便翻她的东西时,她的反应、言行举止和女犯人几乎是一样的。(没有文“化”的直接表现)最后,当女犯人威胁她要杀掉她的时候,她趁人不备,把启酒器插入了女犯人的脖颈。(内心恐惧。和享乐一样,都只停留于欲望层面。)其实,这样的分析只是想表明,每一个个体的人都面对现代社会无声的摧残。也许她的表现被我们定义为“恶”、“不好”,但这并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原因。她是值得同情的。C那些艺术家们所谓的那些艺术家们,主要是指服装设计师、音乐家和舞蹈家。服装设计师的身份特征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他出场的时候,围着一条黑白格子的围巾(后来这围巾成了音乐家用来勒死黑人小混混并嫁祸于他的道具),尤其是他围的方式。另外,在禁闭室里的第一个“夜晚”,他将自己的衣服小心地挂在能够挂东西的洗手间的控水阀门上。并且喃喃道:只有这一件衣服了,我该怎么办呢?从这里可以判断出,这位服装设计师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小心谨慎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有点小情调。但因为过于小心谨慎,所以往往放不开,没什么大的气魄。而此后他的行为也证明了这一点。当神父要他出示信任的时候,他很难给出一个明朗的态度。最后完全回到自己,陷入对自己的裹腹需要与恐惧之中,并因此杀了网球明星(以为她来抢食物)。比较而言,音乐家,严格来说是作曲家似乎是没有这么明显的身份、职业的暗示。音乐家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容易引发人的憎恶的情感的人。起先,当大家都坦诚地介绍自己的时候,尤其是当他妻子很认真向大家敞开心扉的时候,他一下子就将她制止住了。之后,待大家开始休息,他又对妻子明白表示他对金钱的好感,和对周围人的防备之心,这令他的妻子很惊讶,甚至于很不能理解。接着,大家入睡之后,他又去警察那里偷枪。接下来,杀黑人、电舞蹈家、杀神父……一系列事件接踵而来。其中有一些细节似乎特别令人生厌,比如,当大多数人在酒醉中听音乐跳舞狂欢时,他暗中用酒瓶制造凶器,并且通过摄像头试图讨好操纵这一切的人,当时他的表情;在走廊处碰见舞蹈家,他那种有话无话、粘粘乎乎的眼神、举止。从这两个人的行为看,他们不能称为艺术家,而只能是以某种艺术门类为工作对象的工作者。因为,艺术并没给他们带来什么,他们也没有因为自己所面对的艺术,在境界上与一般人有多么不同。简言之,在现代社会,艺术工作者往往出来冒充艺术家,当我们辨认清楚他们是艺术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的时候,我们对他们就不用抱太多的期望。毕竟,作为一位工作者,他和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者是没太大差别的,都无意识地服从整个现代社会网络。正是这样,我们才有充分的理由原谅他们,并且能够真正同情他们的遭遇。尤其是音乐家,他在禁闭室之外,也许很体面地做着自己的艺术工作,而这个艺术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他不可能有太多的金钱欲,当他进入禁闭室,整个外在的框架、网络不再发生作用的时候,他也就真正暴露了自己的欲望,而这种不择手段热爱金钱的欲望并不稀奇,它是现代社会很明显的特征。当音乐家真实地暴露这种欲望,也就表明了他受现代“文化”浸淫的程度多么深。而他自己浑然不觉,也就意味着他服从整个现代社会网络有多么无意识了。舞蹈家,我相信,谁都不会掩饰对这个女孩的喜欢,我也如此。醒来之后竟是陌生的空间,陌生的人,但她却并未因此而恐惧。我想,一个人在特定的情境下之所以会恐惧,主要是因为对周围的人、事、物做了太多的“盘算”,用了太多的“心机”,这些“盘算”“心机”一旦起来,就还要花“心思”去应对它们。一些人可以应付得来,成了所谓的“胜者”。但大多数人是应付不过来的,于是,他们多半表现为疲于应付的虚弱,也就是恐惧。而反过来,越恐惧也就越虚弱。当然对于周围的人事物用“心机”,一方面有文化积淀的因素(如“他人即地狱”的观念),一方面和个人的经历有关,有些人从个人的遭遇出发,认为周围的一切都是怀有恶意的。无论如何,善用心机的人,在内心上都是不安定的。片中的音乐家不停地策划着杀人计划,服装设计师最后只能躲在角落里用餐。他们都密切地关注着周围的动静,内心怎会安定?比较而然,女舞蹈演员的生命状态是安适的。她不会对人怀有恶意。黑人小混混被警察关起来了,她愿意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当惨案不断发生,每个人都生怕别人抢夺自己的食物而躲在角落里时,她还像以往一样在桌前用餐;当温度越来越高,丝毫也不会影响到她的内心,她安静地穿着小背心,安静地洗着头发。不对具体的人事物怀有恶意的人,内心是安定的。她的内心也会拥有真正的敬畏。发现自己居然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她晕倒了。当发现出不去了,她放声痛哭。(对这个女孩进行整体观照,会发现她的哭和其他人的是不一样的)唯有生存感受敏锐之人才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应。当有人指出神父有偷枪嫌疑时,她却异常严肃地说:他是神父!她敬畏信仰和生存本身。对他人没有恶念,所以不会去伤害具体的人。有着根本的敬畏,也就关注所敬畏之事。女舞蹈演员是生存在现代文化边缘之处的人。尽管如此,她还是被迫杀了人。这在她的生命里可谓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在惊骇未定之际,门就敞开了,门前一个包,她也就顺手拾了起来。往前走,这没结束。门又开了,还是一个禁闭室。都是惊恐万分的人,每人手里抱着个包。女孩的眼睛里是巨大的惊愕!这个惊愕让我觉得,她和他们是绝对不一样的。眼前这个禁闭室里的人,我想多半是冲着500万而拼杀过来的,而后发现500万是没用的。他们突然之间撞在了生存的崖壁之上,不知所措,神色茫然,生命开始抽搐。这个女孩的惊愕,使她从刚刚惊骇之中清醒过来了。也许,拯救就从这里开始。在前一个禁闭室中,她救渡了自己。在这个禁闭室中,我相信她能渡送他人。D警察/不守“规则”的人我把黑人小混男、小混女称为不守规则的人。所谓“规则”指社会生活层面的法律规范。维持法律规范得以施行的是警察。法律规定,不许买卖毒品。小混女偷偷与人进行私人毒品交易。小混男没有明显的“劣迹”,但从他对警察的态度以及他对弟弟的描述看,他和警察势不两立。警察与不守规则的人,尽管构成了一组对立关系,但是在本质上区别不大。警察对于不守规则的人很“警-察”;不守规则的人对于警察也同样。他们都密切注意对方的行动,以便调整自己的生活航向,确证自己的存在。他们的存在需要对方来维系,其存在意义也需要对方来体现。二者的对立关系,实际上就是黑格尔所说的主奴关系。他们处于同一链条之上,只有转化,没有生成。电影里的警察与小混男都是被罩在这个主-奴框架之中的人。“主”在坚持以某种名义展开自己行动的同时,限制了“奴”;“奴”总试图造反,造反不成则积怨在心。小混男最初一副骂骂咧咧的样子,就是充满怨恨的表现。(这种怨恨还源于他黑人身份的习惯性自卑。白人-黑人,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主-奴”关系)当小混男干掉警察,怨恨得以化解,主奴关系得到转化。(对于黑格尔的主奴关系只是粗浅的理解)E夫妻在禁闭室中,最先瓦解的是夫妻关系(或者说是婚姻,爱情?)。不过考察现代文化的特征,这一点也是能够理解的。现代世界的爱情关系遵循市场原则:以购买欲和互利交换的观念为基础。用现金或按揭的方式购买力所能及的物品,也用同样的方式来看待他人。市场首先会对男人和女人进行定位:什么样的男人有品位的,什么样的姿势是酷的,什么样的女人性感的,什么眼神是有魅力的。广告人的样子,外企职员的样子,公务员的样子,颓废型的、冷漠型的、温柔型的、野蛮型的应运而生。(电视、报纸、杂志铺天盖地而来)于是男男女女们开始在市场上寻求适合自己的“商品”。先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考虑对方值不值得追求,再考虑自身的潜力,对方会不会看中自己。如果交换价值相当,还要看对方是否有升值的可能,也就是考虑潜力问题,上述诸问题考量完毕,开始相爱。就这么“凑”在一起了。人们爱的只是社会所提供的各种“价值”观,而非个体的人。当然,在现代文化的笼罩之下,人们都趋向于单向度的人,个体早就消隐了。所以,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瓦解也就是件好事。(对于现代文化中的爱情的理解,从弗洛姆那里获得启示)3、性情我们经常会谈论这个人的性情好,那个人的性情不好。性情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应该是“性-情”。我们都有一个天生的本性,这个天生的本性,在人生之初,是宁静平和的。因为在人生之初,我们的心还没有和外境相接触,仅仅是和万物一样静静生长。但是,不可避免地,我们的心要与外境相接触,接触了就会“感-动”,所谓:感于物而后动。这是人的本性所产生的欲望,即“性之欲”。“感-动”的结果是,我们有了喜怒哀乐等“感”情。而“性之欲”就是情。可见,性是情之源。如果我们一直顺着这个“情”走,我们的“性”就就会渐渐流失。因为,当我们有了“感”情的时候,我们的好恶之心也就形成了。外物纷至沓来,心智加以感知:与心意相通就爱好;与心意向背,就嫌恶。于是,我们的心就随着外物的流变给我们造成的好恶来进行思考和展开行动。也就是说,我们思考我们行动取决于我们的好恶:我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种思考与行动往往是冒失的,不计后果的。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我们自己的好恶之心加以节制、反思,不断地复归清明的本性,是不是有一种更好的结果在等待我们呢?片子中的小混男,一开始就出言不逊。但是,当他悲愤地说到他弟弟的经历时,我们是否能够认真询问一下?也许,小混男在这时候会面临人生中重大的转变。butwelostthechance,onlyonechance.当小混女偷翻网球明星的私人物品的时候,除了呵斥,我们是否能够采取一种更好的方式?如果我们任凭自己的好恶之心,“一意孤行”,我们也就永远看不到别人的美好,自己也会对自己丧失生活的信念。4、性欲禁闭室里没有性欲:小混男刚开始要对音乐家的妻子表示好感,紧接着就是流血事件;服装设计师解腰带的动作看起来很暧昧,实际上是想勒死网球明星。禁闭室里不可能有性欲。在这样的一个封闭中,一切都是陌生的,人们一下子丧失了生存的实在感。没有时间的维度,空间又相当逼仄,这9个人实际上是被世界弃置在了一旁。人们的根本存在出现了危机,活着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一个艰难的问题。人们生存在世,总是对存在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和整体的感受,如果大体上、整体上没什么感觉,那么作任何具体的事情都提不起什么劲。因为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我们在根儿上投入能量,如果我们这个根儿能量虚空,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也就失去了源泉。所以问题就出在这儿了,人的整体存在出现了危机,对性欲也就根本没兴趣。想起《天边一朵云》《天边一朵云》和禁闭室里无性欲的情况似乎相反。看起来很色情。但实际上二者是多么相似啊。浮躁肤浅的媒体文化,要么让人们“没心没肺”地唱着“爱”,要么让人们发泄和动物一样的本能,甚至连本能的欲望都要沦为表演。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存在的实在感或多或少被抽空了。人们往往找不见自己。现代人渴望爱、渴望被爱,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找不到发自“内心”的爱的方式了。《天》中的男女彼此之间是有好感的,但却很难表达出来(《天》中的对话好像只有一两句),根本不知如何表达。一杯一杯地递西瓜汁?巫塔,2005年冬天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19 MAIDONG66.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