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 喜马拉雅天梯

喜马拉雅天梯

评分:
7.0 推荐

分类:电视剧 大陆 2015

简介: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喜马拉雅天梯天梯通往何处?分集剧情

《喜玛拉雅天梯》能出现在国内的大银幕上,多少是个异数。近些年引进的国外纪录片,如《海洋》等,都有着绚丽的画面和优美的配乐,论技术指标,并不弱于普通的商业大片,甚至胜出一筹。而国内的纪录片,能达到相应标准并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尚属少见。年初的《味道中国》勇闯贺岁档,结果是惨淡收场,《旋风九日》和最近的《燃烧的影像》属于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历史题材,不好类比。从这个意义上说,《喜玛拉雅天梯》的面市,本身就带有拓宽观众视野,开辟新市场的价值。影片的拍摄过程令人赞叹:前期拍摄制作历时四年,第一次将摄影脚架带上珠峰峰顶;第一次在珠峰海拔七千米以上高度进行特殊摄影;第一次将飞行器带上海拔六千五百米的前进营地完成航拍摄影,四十多段优美的配乐无一重复,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是一部用心制作,充满诚意的作品。片中的众多画面令人难忘,例如从珠穆朗玛峰俯瞰如怒涛般的连绵雪山,灯火璀璨宛如魔幻国度的前进营地,还有世界上最高的寺庙绒布寺。也难怪王石、陈坤、黄怒波等众多意见领袖看过之后,都亲自向公众大力推荐。然而创作者的意图却不在于拍一部纪录旅游风光的影片,对于珠峰奇观的展示总是点到即止,却把重心放在了展示人物命运,刻画生存状态上。影片把焦点对准了一位从登山学校走上实习岗位,即将冲击珠峰的导游身上,他带领内地的游客克服了种种不便和障碍,终于登上了世界之巅。《喜玛拉雅天梯》展示了一位藏族少年的渴望、彷徨和喜悦,这种人本的视角带有浓重的国内独立影像痕迹,却是我们的电影市场上少见的精神。《喜玛拉雅天梯》有着“极限电影”的眩目标签,却专注探讨人心的真实,这无疑是很高明的一种做法。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吹毛求疵一番,看看影片是否完成了主创们致力追求的目标。影片中关于主角的段落其实并不多,对他个性的开掘也远远不够,这个僧人的儿子为什么要去登山学校学习,为什么要加入这个危险而残酷的职业,为什么向往珠峰,他的感情、人际关系和人生追求……所有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影片疏于交待。当然,我们可以理解这是因为在长达四年的拍摄过程中因为不能确知谁要登顶,所以拍摄的素材并不充分所致,但遗憾就是遗憾,而这个遗憾直接影响到了影片对人性挖掘的深度。你很难想象80分钟的电影,连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都没能塑造起来,而这正是《喜玛拉雅天梯》的一个致命伤。这种看似偶然的失误其实有着深刻的内在诱因,那就是追求“神性”与反映“人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诚如绒布寺里,男主角的僧人父亲所言,珠穆朗玛峰曾是莲花生、米拉日巴等大宗师修行的场所,是充满圣迹的藏传佛教圣地,按理说是不欢迎外人攀登的,但是这么多游客蜂拥而来,“我能说什么呢?”登山的过程中,绒布寺的喇嘛一直在诵经,他们是在为同乡的子弟祈祷,还是在为素不相识的游客祈福,还是如云南某地曾发生的那样,甚至是在诅咒这些打扰了圣地清静的登山者?宗教与世俗的冲突、妥协和折中,本身就是极有意味的题材,可惜《喜玛拉雅天梯》把这一切都一笔带过了。从人的这方面来说,攀登珠穆朗玛峰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等闲之事,无论他是游客还是探险家,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不说,与之相关的山难、雪崩和商业纠纷等新闻也平添了这件壮举背后的变数。什么样的人会想去攀登珠峰?他们的动机、代价和背后的故事,似乎也应该是一部志在探索登山者心路的纪录片应该关注的内容。然而我们除了看到游客路上的缺氧和登顶的喜极而泣之外,并没有找到通往他们内心世界的任何入口。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与《转山》等涉藏电影有着同样的心态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向往藏地的神圣,一方面又丢不掉心中的虚荣。佛法求“本心”,忌“攀缘”,哪怕那攀缘的外物神圣如名山古刹,也终究是幻影空花。《转山》的终点是拉萨,《天梯》的终点是珠峰,可就算到了又怎样?骑到拉萨还得骑回来,登顶珠峰的下一步是原路返回,这与在无穷无尽的旅途中磨掉我执的转山修行的本意其实正好背道而驰。圣地归来如果只是膨胀了一份自豪,那还不如不去。天梯的尽头,遇见的应该是真正的自我,而非一个加冕了神性的俗人。这道理,《喜玛拉雅天梯》用壮美的风光和舶来的“人性”概念都没说明白,但绒布寺里的喇嘛们一定是明白的。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19 MAIDONG66.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