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狼族时代

狼族时代

评分:
5.0 还行

分类:电影 法国,奥地利,德国 2003

简介:   伊莎贝尔·于佩斯饰演的安娜,一家四口从城市逃难到乡下,发觉自己的村屋给人占去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狼族时代悲观者的呓语分集剧情

某日,闲极无聊,看了口碑不错的[人类之子],片子终了,倍感困乏憋闷,一个在虚弱无力的宏大背景下叙述的英雄救美外加单骑闯关的古老神话.CliveOwen在其中只不过扮演了一个改头换面的护戒使者而已.[人]片高举着科幻片的大旗,却让人不由得想起在中国商铺随处可见的全场2折的醒目标语,细看之后,幡然醒悟,原来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快餐.称其为快餐电影也好,爆米花电影也罢,其共同的特质都是留给观众少的可怜的思考空间,或者干脆就直接强暴了观众的思想空间,不留一丝思考的快感,所以我深以为这样的电影是很能让人觉得空洞虚无的.[人]片就是一个例子,典型的好莱坞式的提出问题给出假设,到最后却不加思辨,不留思考空间地把故事扼杀在简单的大团圆结局中.不过话说回来,许多爆米花电影在特定场合,特定状态下还是很能让人愉快的,我承认我也常常很庸俗地陶醉在著如[哈利波特]此类的爆米花里乐不可支,在这里就只好让[人类之子]这样的披着深沉严肃的外衣实则言之无物的伪科幻委屈一下,充当一回反面典型了.乍看起来,政治斗争,移民问题以及种族压迫的困境把电影填充的挺充实,实则看似内容丰富且深刻却无一触及深处,只是在表皮摸擦搓磨一番,就好比用一个棉花塞满一个枕头,鼓鼓囊囊,使劲一捏,还是扁的.别和我说Owen片末时的自我牺牲升华了主题,渲染了气氛啥的,这根本不能给我任何的想象空间,而科幻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满足观众的想象,给与观众更多的想象.似乎关于未来,唯一可以遇见的可能性就是人类又能如同细菌一样繁殖了,世界人民恢复了团结,所有矛盾烟消云散,地球又回复到可持续发展的喜人态势.说真的,在这个人类无法生育的故事大前提下,我还真没产生多少对末世的恐惧,人类并不是处在刀耕火种拼命生育以求延续的时代,在这个满眼是人的时代,我们有试管婴儿,基因技术.....导演苦心营造的灰暗末世氛围只是让我觉得好笑罢了.也许是我境界不够,没有积极向上,热爱和平热爱人类的崇高思想,对人类和人性抱着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朝着积极向上的立意肆意歪曲诽谤,可我还是要说,把一个婴儿等同于救赎,等同于回答我们为何残酷冷血,麻木贪婪的答案,等同于指明人类走出困境的方向是可笑的.我们不要无来由的,无意义的救赎,我们要的是思考,是对答案的渴求,以证明我们强烈的存在意识.写到这里,想起另外一本电影[狼族时代],在相似的虚构的末世隐喻下,人类之子成了被戏剧性情节支配的提线木偶,[狼]则一如既往地呈现出导演Haneke的内敛和冰冷的气质,以及很少的戏剧性.从之前的[冰川三部曲]到更以后的[躲避],Haneke一直执着于对人类的沟通问题,对生活和人性本质的深刻探求.那些尖锐的冰冷的和一段段冷漠得让人几乎难以忍受的长镜头剥开生活编制的精美谎言体系,让事件,让生活保持原生的状态和应有的长度,让观众在单调却多义的,碎片化的时间片段种找寻映射自我的镜子,反思,觉醒.[狼族时代]继承了这种品质.简单的故事情节大体可以用一句话带过:一个丈夫被暴徒杀死的女人带着一儿一女,在笼罩末世阴影的情境中度过的几天流亡的日子.影片中,人物的身份和记忆,以及故事背景是完全缺失的,为了消解时间的深度,没有任何的哪怕是细枝末节的描述.观者如同被投放在其中的寒冷荒原,身处黑暗,过去和未来消失,过去是文明社会用谎言架构的空壳,未来只是当下痛苦的无尽复制,唯有此刻的强烈挣扎感让人感同身受.我们要么试着把自己塞进片中的线性时间中体会那种强烈而痛苦的存在感,挣扎感,要么因为无法忍受过于枯涩的影像而拒绝.电影构造了一个近乎真空化的环境,只有人,只有人的冲突和绝望,脱下所谓文明给予的面具,放大人性的柔软和丑陋.孩子,在片中几乎有着比扮演母亲的Hupert更重的戏份.很多时候,我总是困惑于人们为什么会对孩子寄予如此多的爱和希望,报以更多的宽容,似乎很难说服人们不去相信孩子代表着明天,代表着美好和希望.可是一直以来,我看见的只是人们一如既往地或是不可抗拒地把孩子们变得和他们自己一样,一切都没有改变,只是延续和复制,当我看见孩子,我看见的只是相同的悲剧,这恐怕也是我如此忿忿于[人类之子]那个充满希望的光明结局的一个原因吧.再来看[狼族时代],在生存的绝境中,对比自己的母亲,女孩伊娃表现得更为坚强.这不是那种用冷酷来巩固的坚强,比如那个同龄男孩表现出来的与自己年龄不相仿的坚强,恐怕那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哲学,这种坚强是某种信念,相信美好相信人性的信念.她深爱自己的亲人,看得见男孩自尊武装下同样孤独的内心,感受得到音乐的无限美好,也会因为不知名女孩的死而哀伤哭泣.而母亲在旧有的生活体系破碎后,在巨大的打击下已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这一切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继续生存下去似乎只是为了孩子,她看不见任何希望,难以给自己找到生存的目的.想来,孩子们确实能看见比成人更多的东西,感知到那些真正值得我们眷恋的,珍爱的,让人惊叹的美好事物.也许每个成人都曾经触碰过那些细微的感受,而现在他们的全部生活都依托于可怜的社会价值观,他们的心已经被封闭.但更小的男孩本尼则和姐姐截然相反,至于他是自幼痴呆还是性格自闭就不得而知了,这孩子在电影里始终表现得焦虑不安,无话,情绪压抑,眼神空洞凝滞,这种沉默带给人的压抑感更像是Haneke之前几部电影里那种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无望感的延续.这又让人不禁怀疑女孩伊娃是否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角色.关于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可能性,Haneke已经探讨的足够多了,[狼]片中,除了争吵,言语总是让人感觉如此恍惚,好像话语都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转念一想,除了自己,谁又能完全理解言语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呢.我们滔滔不绝地说着,言不由衷地说着,机械地说着,却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坦诚表达和真诚倾听的能力.说得愈多,交流得越少,我们的面孔变得冷漠,如同电子元件般交换信息以确认自己存在于社会网络中,而不是交流情感和爱.就像电影里葬礼那一幕,一个固定机位的长镜头,葬礼上人们的下半身充满画面,丧子女人的哭喊回响不绝,随着时间推进,一双双腿纷纷离开了视野,最后留下的只有寒夜里的旷野和女人的悲泣.葬礼仅仅只是一种形式罢了,只能是成为形式而已,无关人们的内心情感.某种程度上,人都是冷漠自私的,他人的痛苦永远无法化为自己的切肤之痛,我们都是孤立的个体,一直孤独着.沟通是暂时的,孤独是永恒的.即使远离了让人异化的城市,置身于一望无垠的荒蛮,那种植根于人心的巨大孤独感仍然挥之不去.谈到人性,不能不说性这个话题,性在[狼族时代]里无关爱和美好,只是作为纯粹到令人发指的本能而存在.一个夜晚,一个姑娘被人用刀架着脖子发泄性欲,第二天,被人发现已经自杀身亡.人们没有愤慨,也没有仇恨,更多地只是麻木地承受这悲痛,面带绝望的死寂.这种腐朽的死亡气息让人感到浓稠的绝望情绪,侵占人们内心阳光的地带,于是人性和兽性开始纠缠,变得不分彼此.就好比今村昌平版本的[楢山节考]中所表现的,人与动物毫无二致的,完全由赤裸裸的原始冲动和欲望支配的生活,那种毫无保留地撕去文明伪装后赤条条的人性展示实在是让人至今想起仍觉触目惊心.抑或人类生来就不见得要比其他动物更高等.我们连同类都不能做到有效地沟通,又有什么资格评判其他生物的等级,支配其他动物的思想.就因为动物不能如人类一搬用语言文字传递信息就认定动物的低等,可人类自己又是否能够掌握动物的沟通方式呢.人类增减衣物,动物变更毛皮,人类用工具与药物避孕,动物用发情期控制生育…至少我没看出来人类高等在哪里.[狼族时代]里有一短暂却让人惊心的镜头:人割断马的颈动脉放出汩汩的鲜血,只一刹那的镜头却让人对画面产生强烈的逃离感,也许人们早已习惯于用支配其他生物的生命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证明自己是更具思想,更有感情的伟大的人类.影片中的时间进程一直处在看似凝固,实则缓缓延续的状态中.没有任何代表新生希望的火车到来的消息,也没有任何关于对杀夫仇人惩罚的暗示,沧凉的背景下,悲观无力的人们只是黯淡地生存下去,仅此而已.本以为故事会以这样一种无望的姿态走向完结,临近片尾处火与孩子那充满隐喻的一幕又让人心念大转:赤裸的孩子试图燃烧自己寻求涅槃,被陌生男人阻止,男人抱着孩子,独自叨念着那些关于明天美好生活的景象,不停地说着.黑暗中摇曳的火的意象让人看到了重生和救赎的希望,可又仿佛是对人类无休止地的自我毁灭和自我救赎的隐喻.影片末,镜头让观者身处行驶中的火车,漫长地无休止地眺望窗外,仿佛孤身一人流落于漫长的旅途.这部100多分钟的电影又何尝不是漫长生活中的一个碎片,你我又何尝不是身处漫长人类历史中的一个瞬间.记得有那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人性是薄冰,薄冰下是无尽的漆黑深海,我曾经很以为是,但愿这只是像我这样的悲观者的臆想吧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19 MAIDONG66.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